中国首个乳腺癌ai决策系统首次在西北地区应用
“此次csco ai系统的应用在我国西北地区尚属首例,通过临床病例实践,不仅填补了西北地区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技术的空白,还为青海省及周边地区的乳腺癌患者带来了福音。”4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一医院肿瘤科博士李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皮下植入“戒酒芯片” 治疗酒精成瘾临床试验
近日,由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精神卫生研究郝伟教授牵头,联合国内六大分中心开始启动中国自主研发的纳曲酮植入剂药物临床试验。湖南省脑科医院作为重要的分中心,开展纳曲酮植入剂临床试验,刘先生是第一个报名参加的患者。
去年上海人口预期寿命83.18岁
4月12日,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中心公开发布《2022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户籍人口1505.19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53.66万人,占总人口的36.8%;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24.40万人,占总人口的28.2%;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3.17万人,占总人口的17.5%;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83.15万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5.0%,占总人口的5.5%;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528人,其中男性887人,女性2641人。
2022年我国产权市场交易额再创新高 达22.5万亿元
中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协会(中国产权协会)4月13日发布数据,2022年我国产权市场5大类业务交易额合计达到22.5万亿元,年度交易额再创历史新高。
“罗蒙诺索夫-2023”国际青年科学家论坛开幕
“罗蒙诺索夫-2023”国际青年科学家论坛12日在莫斯科大学开幕。论坛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年轻科研人员参与解决现实最迫切的问题,挖掘青年人在科研、教育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潜力,发展青年科学家的专业积极性。
航天科工全自主化信号系统实现工程化应用
4月13日从中国航天科工三院获悉,该院8357所研制的全自主化信号系统,近日成功中标天津滨海新区轨道交通b1线一期工程信号系统总承包项目。据悉,这是该系统首次工程化应用,实现了其系统产业化道路从“0”到“1”的关键性突破。
中国空间站氧气资源实现100%再生
从4月13日召开的第三届全国载人航天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大会上获悉,目前中国空间站环控生保6大再生系统稳定运行,空间站氧气资源实现100%再生,水资源闭合度提升到95%以上,每年减少上行补给6吨。
国产甲醇合成催化剂将用于年产180万吨大型甲醇装置
近日,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南院”)再次中标年产180万吨大型甲醇装置合成催化剂项目。这也是西南院与国家能源集团继2022年后的再一次合作。
联合国预测:2023年印度人口数量将超过中国
综合报道,联合国此前发布预测报告称,2023年印度的人口数量将超过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美媒援引人口学家预测称,印度人口数量超过中国的具体时间,大概在4月中旬左右。
多功能电子贴片及早发现植物病害
据12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论文,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电子贴片,可应用于植物的叶片,监测其是否有病原体,如病毒和真菌感染,以及是否受到干旱或盐分等因素影响。研究人员发现,这种贴片能在种植者发现明显病症前一周多就检测到番茄中的病毒感染。
仿北极熊皮毛给点儿光就发热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工程师发明了一种面料,使用室内照明即可保暖。这一技术是80年来以北极熊皮毛为原型合成纺织品的探索成果。研究发表在《acs应用材料与界面》杂志上,目前已被开发成商用产品。
新疗法利用患者血细胞对抗肿瘤
过继性细胞疗法(act)已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免疫疗法,其利用从患者自己的肿瘤内收集的免疫细胞,帮助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上刊发论文称,他们首次发现,可从患者的血液而非肿瘤中非侵入性地分离出能对付肿瘤的细胞,这一成果为利用act治疗疑难杂症打开了大门。
石墨烯呈现创纪录高磁阻
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人员报告了在环境条件下石墨烯中出现的创纪录的高磁阻。在磁场下能强烈改变电阻率的材料会被广泛应用,例如每辆汽车和每台计算机都包含的微型磁传感器。这种材料很稀有,在室温和实际可行的磁场中,大多数金属和半导体的电阻率只会变化零点几个百分点(通常不到百万分之一)。
地球之水起源有新说
人类家园的水可能源自富含氢气的大气层与行星胚胎岩浆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来自美国卡内基科学学院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最新研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或可解释地球标志性特征的起源。
肠道噬菌体培养组技术揭肠道“暗物质”神秘面纱
4月12日,国际期刊 cell hostµbe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该工作首次建立了大规模肠道主要细菌噬菌体培养组技术,利用噬菌体培养物解析了肠道细菌和噬菌体长期共存的可能机制,并展示了这些噬菌体在肠道菌群调控中的应用潜力。
我国科学家成功解码宇宙中的动理学阿尔芬波
4月12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宗秋刚教授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期刊上发表新成果,该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波动垂直波长的方法,并将其成功应用于mms卫星观测到的动理学阿尔芬波事件。该方法名为粒子探测技术。
清华大学成立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研究院
清华大学建校112周年之际,清华大学揭牌成立“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研究院”(简称“移植仿生院”),由著名肝胆外科和肝脏移植专家董家鸿院士担任院长,将推动器官移植临床医学与清华优势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建设临床驱动型与超学科融合式卓越器官移植中心。400多名海内外专家围绕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的国际前沿问题展开深入学术研讨。
著名妇科肿瘤专家张志毅逝世,享年92岁
中国著名妇科肿瘤专家张志毅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4月11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2岁。公开资料显示,张志毅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被中国抗癌协会授予“有特殊贡献妇科肿瘤专家”称号,2013年获得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颁发的“妇科肿瘤贡献奖”。张志毅曾担任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副主编。
p21 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咨询专线:400-068-7188
我要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