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全球首款液氧甲烷火箭发射成功
2023年7月12日9时00分,由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箭航天)自主研制的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随后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载人登月初步方案公布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总师张海联今天上午在武汉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披露,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科学探索,其后将探索建造月球科研试验站,开展系统、连续的月球探测和相关技术试验验证。
第13次北冰洋科考队出征,全程1.55万海里
12日上午,“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从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启航,奔赴北极,开启中国第13次北极科学考察之旅。据悉,中国第13次北极科学考察从上海出发,前往北冰洋执行科学考察任务,预计总航程约1.55万海里。本次考察将聚焦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和加克洋中脊两大区域,执行环境关键要素长期观监测、洋中脊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国际合作四大任务;实施大气、海冰、海洋和底质环境调查、生物群落和资源调查以及污染物监测,在冰区择机开展海冰综合调查。
无创血糖监测技术取得突破,有望用于糖尿病管理
11日,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微创中心聂泽东研究员团队,在基于生理信息的无创血糖监测技术方面取得突破。研究团队提出了基于心电(ecg)及光电容积脉搏波(ppg)多模态融合的无创血糖监测技术,有望应用于糖尿病慢病管理、高风险人群评估等。
港中大:“血浆dna”可筛查早期无病征鼻咽癌
香港中文大学(港中大)医学院11日公布,最新研究证实“血浆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dna”筛查能有效地在患者尚未有病征前及早诊断出鼻咽癌,从而提高他们的存活率。港中大医学院表示,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最新数据显示,香港每年有700多宗鼻咽癌新症。鼻咽癌大多与感染eb病毒有关,而检测癌细胞于血浆内释放的eb病毒dna,有助诊断出鼻咽癌患者。
渤海亿吨级油田群垦利6-1全面投产
7月12日,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获悉,渤海亿吨级油田群——垦利6-1油田群实现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成功掌握了非整装大型油田开发技术体系,对进一步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西昭高速全线首片40米t梁架设成功
7月12日,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的西昭高速炭山村特大桥施工现场,随着一片40米长、135余吨重的t梁由dj180型架桥机缓缓地平移至桥墩盖梁支座垫石上,该线首片40米t梁精准架设就位,不仅打破了该项目建设中制约主线路基施工的瓶颈,也为后续开展大面积架梁提供了经验范本。
光子时间晶体开辟光学研究新分支
发表在最新一期《纳米光子学》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折射率(电磁辐射在介质中的速度与其在真空中的速度之比)可被调制得足够快,从而在光谱的近可见光部分产生光子时间晶体(ptc)。研究论文作者认为,在光学领域维持ptc的能力可能会对光科学产生深远影响,从而在未来实现真正颠覆性的应用。
微生物有望成为抗癌利器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新研究表明,一些栖息于肿瘤上的细菌和真菌可影响癌症的进展和治疗情况,有望成为抗击癌症武器库中的新利器。一些相关药物目前正在临床试验中,这些微生物可深入到化疗等现有疗法难以触及的地方,为攻击肿瘤提供替代方法。
抗凝血涂层有望解决小口径人工血管血栓难题
7月10日,科技日报记者获悉,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董岸杰教授课题组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黄平升副教授、王伟伟教授,以及天津市胸科医院党委书记郭志刚主任、赵丰主任团队,在抗凝血涂层、小口径人工血管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联合团队模仿天然血管的内膜层,以水凝胶为基本材料制备出了具有鹅卵石结构的抗凝血涂层的小口径人工血管,有效避免了人造血管壁血栓的形成,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small》上。
微针贴片:助你免去打针吃药之苦
微针贴片是一种新型的透皮给药器件,它看起来像一个“创可贴”,表面布满了装着药液的凹槽和微小针头。只要把它在皮肤表面轻轻一贴,这些微小针头就会穿过皮肤最外层的角质层,把药液输送到人体的皮下细胞。由于角质层里没有痛觉神经,因此微针穿过时人基本不会感到疼痛。浙江大学药学院、金华研究院院长顾臻教授团队日前开发了一种具有程序化功能的核壳结构智能微针阵列贴片(pf-mns),该贴片可在伤口的不同愈合阶段,动态调节伤口的免疫微环境,帮助伤口更好地愈合。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潮湿条件下,气温34℃可能引发心血管“紧张”
近日,一项新研究显示,在潮湿的条件下,气温达到34℃就会导致心率稳定增加。这种上升也被称为“心血管紧张”,它可能在一个人的内部器官温度开始上升之前就发生了。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应用生理学杂志》(th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粪便移植有望改善黑色素瘤治疗
近日,在《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临床试验结果证实,来自健康人的粪便微生物移植不仅安全,还能改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对免疫疗法的应答。i期试验招募了20名未接受治疗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在开始免疫治疗前一周,患者一个疗程口服约40颗粪便移植胶囊。结果表明,所有人都能按计划完成粪便移植疗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65%。在20.7个月的中位随访期内,16名患者仍存活。
国家超算成都中心获批筹建这一国家级平台
近日,科技部发布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的批复通知。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获批成为筹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的开放创新平台之一。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p9 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咨询专线:400-068-7188
我要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