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温和的新冠症状也有损大脑?老年人中更为显著
据美国《科学时报》报道,数十项研究表明,即使是得了最轻微的新冠肺炎,大脑也会受到损害。据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50岁以上新冠轻度患者。研究显示,感染新冠后平均4.5个月对大脑产生了诸多影响。新冠肺炎的幸存者在灰质厚度和大脑中与气味相关的区域的组织损伤方面下降得更多。他们的整个大脑尺寸都缩小了,认知功能也下降了。与没有感染的受试者相比,影响范围在0.2%到2%之间。所有这些不利影响在老年人中更为显著。未来脑成像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这种脑组织损伤是否会在长期内得到解决。目前尚不清楚在这个阶段新冠肺炎对大脑的影响是否可逆。
瑞士研究:疫苗抗奥密克戎有成效!第三剂可降低传染力超过5倍
瑞士日内瓦病毒研究中心团队研究,接种疫苗对新冠原始病毒株、delta、omicron的传染性差异,结果显示,接种2剂和3剂的突破性感染几率相同,但在突破性感染后,接种3剂比2剂的传染性病毒载量大幅降低超过5倍,而这项研究已被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研究显示,delta与omicron都有明显的突破性感染能力,其中又以omicron ba.1更强,再比较接种2剂疫苗发生突破性感染中,omicron的传染力更高,但其感染者的活病毒载量低于delta的感染者,并发现接种3剂疫苗,能将omicron突破性感染的传染性病毒载量降低5倍以上。
科学家解开“肩膀之谜”
一项新研究显示,人类胎儿的锁骨在胎儿出生前生长得比较慢,然后在幼儿期再次加速生长——这可能是一种进化上的妥协,使得人类相对较宽的肩膀在分娩时能够穿过骨盆。相关论文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研究小组测量了头骨、肩膀、上臂、骨盆、大腿和脊柱中各种骨骼的长度。morimoto说,一般来说,脊柱的生长不受出生限制的影响,所以它可以作为比较其他骨骼生长速度的良好基础。研究人员证实,这3个物种的头骨生长速度在出生前都有所下降。其他骨骼,如手臂和骨盆,在子宫中生长稳定,但在出生后加快了生长速度。
这种天然致幻剂有助治疗抑郁症
一项研究发现,赛洛西宾这种天然存在的致幻剂能通过增加大脑功能网络的连接,让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产生治疗反应。这种机制在传统抗抑郁药物艾司西酞普兰中未观察到。这一结果增进了我们对难治性抑郁症背后通路的理解。相关研究发表于《自然-医学》。研究发现,整体而言,赛洛西宾疗法具有快速、可观、持久的抗抑郁效果,疗效显著超过艾司西酞普兰。抑郁症状的缓解与大脑功能网络的连接增加显著相关。这些大脑模块结构的显著变化提示了赛洛西宾的迅速作用对脑功能具有一种“留存”效应。在使用艾司西酞普兰的患者身上没有观察到这种变化。
新发现的放线菌具有生产抗癌新药的潜力
放线菌可以用于生产抗生素和抗癌药物等多种临床用药。其中,一些稀有的放线菌虽然已被收录,却未被充分研究。近日,在一项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的新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lentzea flaviverrucosa的放线菌具有生产新药的潜力。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放线菌可以制造哌啶类分子,这类分子中包含具有药物活性的结构。进一步分析后,他们发现这种放线菌基因组中存在罕见的超基因簇(supercluster)区段,可以表达两种不同的生物活性分子,随后这两种分子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聚合在一起,得到肽类生物活性分子。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放线菌制造的分子可能有助于抗击某些类型的卵巢癌、纤维肉瘤、前列腺癌和白血病等疾病。
过去200万年里古人类分布深受气候变化影响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人类演化研究论文指出,过去200万年里的古人类分布受到地球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这项研究通过使用大量数据,为人类演化历史提供重要见解。该论文称,在过去的500万年里,地球从上新世(530万-260万年前)温暖潮湿的气候变成了更新世(260万-1万年前)寒冷干燥的气候。这段时间里,地球绕日轨道的变化(也称米兰科维奇循环)影响了气候,提示当代科学家寻找天文现象导致的气候变化与古代人类迁徙之间的关系。然而,证明这一关系所需的完整古气候数据集却无从获得。
全球许多沿海城市地面下沉的速度快于海平面上升速度
《地球物理研究通讯》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根据这项研究,各大洲的沿海城市正在以相当快的速度下沉,这进一步加剧了在相对较近的将来发生大规模人口迁移和基础设施破坏的风险。科学家们利用卫星数据,研究了六大洲99个沿海城市的下沉速度,并观察到这些城市下沉的速度比海平面上升的速度要快。作为这项研究的一部分,三分之一的城市记录了每年超过0.4英寸的沉降率,这是一个相当令人担忧的数据。
国际最新研究:大气极端条件令南极冰架更脆弱
近日,《通讯-地球与环境》最新发表一篇气候变化研究论文指出,2000年至2020年间,围绕南极半岛拉森冰架的冰山崩解事件(会形成新的冰山),有60%由极端大气条件引发。这项研究认为,在未来变暖预估下,同样的过程或将使拉森c冰架面临崩溃风险。该论文称,南极的冰架坍塌事件被认为加速了大陆冰损失,促成海平面上升。“大气河流”是高湿的狭带,在大气中像河流一样移动。这些“流”起源于亚热带或中纬度地区,会导致热浪、海冰融化和海洋涌浪,这会导致冰山崩解、冰架坍塌。近几十年里,南极半岛的拉森a和拉森b冰架分别于1995年和2002年急剧崩塌。这些事件被认为与冰面融化以及风暴带来的海洋波浪相关压力有关。
来自中国!第五种最高精度量级原子光频标问世
从中科院精密测量院了解到,该院研究团队成功研制不确定度达3×10-18的钙离子光频标,即105亿年偏差不到1秒,使我国拥有了国际上第五种不确定度指标达到10-18量级的光频标。相关成果近日在《应用物理评论》上发表。中科院精密测量院高克林研究团队解决了黑体辐射频移、多普勒频移、微运动效应、电四极频移等影响钙离子光频标不确定度的关键物理问题与技术难题。其中,研究人员将离子阱置于液氮低温环境中(78 开尔文),液氮容器采用导热性良好的无氧铜材料,以及在液氮容器与真空腔间加入顶针等设计,极大地降低了离子阱在竖直与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哈勃望远镜确认有史以来最大彗星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表示,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了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彗星。据估计,这颗名为c/2014 un271的巨大彗星的彗核直径超过129公里。仅仅是彗核就比其它彗星大50倍,其质量约500万亿吨,是典型彗星质量的10万倍。发表在《天体物理学快报》上的一项研究概述了彗星的尺寸测量结果。科学家们认为这颗彗星来源于奥尔特云。奥尔特云是太阳系最遥远的区域,那里存在大量彗星。
科学家观察到来自新星爆发的宇宙线
蛇夫座附近的rs ophiuchi新星系统是由白矮星和红巨星组成的双星系统。白矮星会夺取红巨星的物质形成一个壳层,当壳层内的温度和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新星爆发,将壳层吹走。这一现象每15年就会发生一次。近日,大型大气伽玛射线契伦科夫望远镜(magic)记录下了该系统的新星爆发。新星爆发后,激波穿过红巨星的星风和围绕双星系统的星间介质传播,并将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产生伽马射线。magic记录下了此次爆发辐射出的250千兆电子伏(gev)高能伽马射线,是目前探测到的新星最高能量。新星爆发相较于超新星更为常见,天文学家由此能研究更近范围内产生的宇宙射线。相关报道发表在《自然·天文学》上。
罕见!极危物种华盖木30多年来首次开花
近日,云南省林科院昆明树木园内,一棵极危物种华盖木开花了。据悉,该华盖木于1987年定植在昆明树木园,此次是历时30多年来首次开花,标志着在昆明引种华盖木工作初步成功。从野外仅发现52株,到目前人工繁育、回归自然定植超过1.5万株,华盖木的保护创造了极小种群物种保护的典型案例。《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1版)》已不再收录华盖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主任孙卫邦介绍,从名录中退出意味着华盖木脱离了灭绝的风险,抢救性保护目标已经实现。
泛瘤种精准靶向治疗药物维泰凯在中国获批
近日,泛瘤种精准靶向治疗药物维泰凯(拉罗替尼)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该药物将用于符合下列条件的成人和儿童实体瘤患者——经充分验证的检测方法诊断为携带神经营养酪氨酸受体激酶(ntrk)融合基因且不包括已知获得性耐药突变;患有局部晚期、转移性疾病或手术切除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以及无满意替代治疗或既往治疗失败的患者。
中国散裂中子源大气中子辐照谱仪研制成功
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消息,4 月 2 日 15 时 20 分,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大气中子辐照谱仪成功出束,束流性能测试与预期相符,这标志着谱仪设备研制与安装成功。大气中子辐照谱仪是当前中国唯一的大气中子地面模拟加速测试平台,也是 csns 继多物理谱仪后完成建设的第二台合作谱仪,可提供与大气中子能谱相匹配、能量范围覆盖 mev~gev 的高通量中子束流。该设备将为新型半导体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关键电子设备、新型功能材料、生物辐照效应、核数据与测量等方面提供大气中子加速辐照试验环境,填补中国在该领域的空白,为中国在航空、航天、通讯、能源及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的高新技术开发与行业标准制定,提供先进且功能强大的大气中子测试与科研平台。
太空三人组即将撤离天和空间站,搭乘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k8凯发旗舰官网 4 月 14 日消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近日择机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返回东风着陆场。2021 年 10 月 16 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并与同日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3 名航天员送达天和核心舱。截至 4 月 15 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已在空间站驻留 180 天。目前一切准备就绪,只待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安全返回。
nasa因燃料泄漏第三次推迟登月火箭系统测试
据美联社报道,当地时间1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第三次推迟对最新型“太空发射系统”(sls)运载火箭的点火测试,原因是移动发射装置出现燃料泄漏。据报道,发射试验原计划于当地时间14日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发射场进行。报道称,泄漏出现在发射团队刚开始将燃料装入火箭的核心级之时。但nasa官员表示,在测试前已经检查了系统是否泄漏。nasa官员还表示,他们正在评估下一步行动。该测试被称为“湿彩排”(wet dress rehearsal),“湿彩排”模拟了发射的每个阶段,而火箭并不会真正离开发射台。测试过程中,过冷的液态氢和液态氧将从地面系统加载到太空发射系统中,就像真正发射中一样。
“挑战杯”,上海交通大学再创佳绩!
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四川省政府共同主办,四川大学承办的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闭幕式暨“科创先行 强国有我”网络主题活动举办。经过参赛师生近2年的辛勤付出和精心准备,交大学子再一次展现出矢志创新、科研报国的优良品质,践行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荣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学校也以总分全国第五名的成绩捧得“优胜杯”,同时获评“优秀组织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批秦创原“科学家 工程师”队伍11项
近日,陕西省科技厅公布了首批“科学家 工程师”队伍入选名单,西电共有11支队伍成功入选,其中2支队伍以学校作为牵头单位入选,9支队伍以学校教师作为首席科学家入选。 秦创原“科学家 工程师”队伍是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人才(科学家)为核心,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等(工程师)协作为基础,以企业或高水平创新平台为依托,以攻克产业重大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科技企业为目的,形成科学家与工程师相对固定合作模式和工作机制的科研(产业)创新团队。据悉,本次全省共有200支团队入选。
南昌大学物理与材料学院入选“中国物理学会科普教育基地”
近日,中国物理学会公布了首批科普教育基地名单,全国共认定了22个基地单位,其中南昌大学物理与材料学院成功入选,这也是江西省唯一入选的单位。 中国物理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旨在为组织和鼓励物理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科研、教育机构参与科普活动,依托各地域资源形成规范、健全的科普服务网络,不断提升物理学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
p10 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咨询专线:400-068-7188
我要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