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稻盛和夫 来源|盛和利他(id:gh_c6bb6f14acf0)
导读:
回顾这些年,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和经理人,总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年复一年的赢利和成长。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他们总是可以自如地超越。
这背后的原因是,他们能够透过复杂的商业现象和市场脉络,找到企业经营的核心要素,让公司的每个成员理解这些核心要素,并落实到企业的经营行动中。
那么,这些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如何回归到本质上?
本文结合稻盛先生的经营哲学给出一些建议,希望对您2022年的经营有所助力:
一、成为“懂得经营”的人
陈春花老师认为:经营的基本元素只有四个——顾客价值、合理成本、有效规模、具有人性关怀的赢利。
很多人会问,一个经营者怎样才称得上“懂得经营”?
笔者认为,那就是看他能不能够用这四个要素做出判断,能够沿着这四个要素形成自己的思维路径并形成自己的经营哲学。
以下,笔者将集合稻盛先生的经营哲学做相应的分析:(以下为稻盛先生著作原文)
1.顾客价值
对于这一点稻盛先生认为:
经商就是累积信任。事实上,随着信任我们的客户的增加,我们的商业规模也越来越大。
日语中表示赚钱的“儲”字,是由“信者”二字构成的。这一说法流传已久。但是我认为,还有比信任更为重要的东西。
当然,信任必不可少,我们可以用价廉物美的产品、准时周到的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
但是,如果卖家具备高尚的道德和优秀的品格,就可以获得比信任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客户的尊敬。
我认为,经商的极致在于得到客户的尊敬。
如果被客户尊敬,即使别的公司打出更便宜的价格,客户依然会购买我们的产品。具备高尚的道德是比提供便宜的价格、良好的质量和及时的交期更为重要的东西。
这里的“道德”就是商人应该掌握的“哲学”。换言之,这就是让人自然敬服的“器量”。如果不学习具备这种资质,就不可能把事业做大。
获得客户的尊敬,就能长期保证事业的成功。
2.合理成本
对于这一点稻盛先生认为:
企业经营其实非常简单。只需致力于如何扩大销售额,如何缩小费用。利润就是销售额与费用的差额,利润不过是结果。因此,我们只要不断思考如何“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这一点就行了。
所以,我们不可拘泥于常识和固定观念,比如“材料费”应当占“总产值”的百分之几,“促销费”必须花多少,等等。
为了实现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这个目标,必须每天钻研创新,坚韧不拔,努力再努力,这是十分重要的。
在京瓷成立的首个财年,销售额为2600万日元,税前利润为300万日元。可见,在公司创立之初,税前利润率就超过了10%。
之后,税前利润率一路攀升,最高曾达到40%左右。之后业绩稍显低迷,在15%~20%之间摆动。但在公司成立至今的40年间,一直保持着不低于10%的税前利润率。
40年后,公司的合并结算销售额超过7000亿日元。在如此巨大的销售额基数之下,还能使税前利润率保持10%以上的企业可谓凤毛麟角。
一般来说,如果销售额有几千亿日元,那么即便利润率的百分点在个位数徘徊,其业绩也已经相当可观了。
京瓷之所以能够维持这样的高收益,正是由于“追求销售额的最大化和费用支出的最小化”。
我起初对财务一窍不通,因此只能以单纯的方式理解企业经营,可这么做反而带来了好的结果。公司首个财年的税前利润率就超过了10%。之后,我一直坚持贯彻这样的方针,因此实现了持续性的高收益。
3.有效规模
对于这一点稻盛先生认为:
企业的发展必须长期持续。为此,经营必须塑造一个没有赘肉的、筋肉坚实的企业。
对公司而言,所谓“筋肉”就是“人”、“物”、“钱”、“设备”这些能产生销售额和利润的资产。
另一方面,不能产生销售额和利润的多余资产,比如卖不掉的库存、过剩的设备就是赘肉。
彻底剥除这些多余无用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有效资产的作用,就可以打造长期持续发展的“筋肉型”的企业体质。
“筋肉坚实的经营”,在物品采购时,就是“即用即买”原则。所谓“即用即买”就是“必要的东西,在必要的时候,只购入必要的量”。
4.具有人性关怀的盈利
对于这一点稻盛先生认为:
我认为,利他是最强有力的。让对方高兴,与人为善,这样的行为最终一定会带来成功。这是这个世界俨然存在的真理。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因为利他的行为会让我们获得超越自己的伟大力量。
让对方生存、帮助对方、为对方好,如能具备这种美好的关爱之心、利他之心,一种超越自己的伟大力量就会自然地添加进来。
自己想“如能这样该多好啊”,但结果比你想象的更好。
并且它会授予你了不起的智慧,帮助你克服无法预测的、突如其来的经济变动,好像成功从对面向你走来一样。
其实,这样的真理,中国的思想家自古以来就教导过我们。
《易经》里有句话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就是说积德行善之家,世世代代都能获得幸福。
我认为,这样的教诲绝不是陈腐的所谓“故事格言”,而是昭示正确处世态度的“真理”,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循的“规范”,而且,这也正是引导企业走向成功,并使成功长期持续的“哲学”。
企业家要竭力排斥“只要自己好就行”的利己之心,在关爱心、慈悲心、利他心的基础之上努力奋斗,抱着要让员工、客户、交易对象、社区,即企业周围所有的人获得幸福、变得富裕的信念去经营企业,勇往直前。这样的经营就可以引导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虽然上述的四要素支撑起了经营,但是一个企业归根结底是由人组成的组织,所以企业经营化繁为简后,最终还要落到经营“人”这件事上,对此,稻盛先生说:
我们往往有一种倾向,就是把事情考虑得过于复杂。但是,为了把握事物的本质,有必要把复杂现象简单化。把事情看得越简单,就越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说,越接近真理。
这可称为一条人生法则,这个法则同样适用于经营。人生与经营,根本的原理原则相同,而且单纯至极。
只有看准事物的原点、立足于事物本质的判断,才能获得成功。
对于经营回归到人这件事上,稻盛先生如此强调:
在企业规模尚小时,一个人努力的力量或许还能勉强维持,可一旦企业的销售额发展到一两百亿日元,成为具备一定规模的中型企业时,就无论如何需要值得信赖的k8凯发旗舰的合作伙伴。
想要赢得值得信赖的伙伴,就必须构筑心心相连的信赖关系。当然,在利益上也需要达成共识,但最根本的还是要抓住人心。
京瓷公司就是建立在心心相连的基础上。刚创业时,我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技术,可以依靠的只有那些与我志同道合的伙伴。
因此,当时的我可以依靠的唯有他们的心。世间没有比人心更容易改变、更脆弱的东西,但纵观历史,出现了不少真心相待、用生命守护承诺的可歌可泣之事。
人心一旦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就会变得无比可靠。最容易改变、最脆弱的是人心,而最牢固、最可靠、最美好的也是人心。
因此,无所依靠的我打算在构建心灵纽带的基础上从事企业经营。
当企业家在经营当中化繁为简,抓住这些最本质的基本要素和经营本质的时候,企业就能够向上生长。
二、经营哲学是企业立足之本
任何一家企业拼到最后,拼的不是技术和产品,拼的是经营哲学,可以说,经营者的哲学就是企业发展的上限和天花板。
那么,为什么经营需要哲学?
稻盛先生说:
我在27岁时创立了京瓷。那么年轻自然没有经营的经验,同时因为是技术出身,所以我对经济知识和企业会计更是一窍不通。
然而,既然当了经营者,既然开展了事业,就必须对接踵而来的各种问题做出判断。
虽说是一个只有28名员工的小公司,但是“这件事怎么办”“那件事如何做”,许多事情都需要我做出决策。虽然没有经营知识和经验,但作为经营者,我必须对部下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出判断。
然而,对于应该以什么作为判断的基准,我感到非常苦恼。当时,公司非常弱小,只要自己的判断出现一次失误,公司就有可能一蹶不振。一想到这里,我就因担心而夜不能寐。左思右想,烦恼之余,我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既然自己对经营一无所知,不如就把“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判断基准吧。也就是说,我把“作为人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是善的还是恶的”作为经营的判断基准。
“正还是邪”“善还是恶”,这是最基本的道德。
而且从中引申出来的正义、公正、公平、勤奋、谦虚、正直、博爱等,这些都是从孩童时代起,父母、老师教导我们的最朴实的伦理观。
如果将这些伦理规范作为判断事物的基准,我觉得自己能够理解,能够掌握。于是,我就将“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判断基准,来处理京瓷经营中的各种问题。
现在回想起来,我深深地体会到,正是依靠这样一个最基本的伦理观和道德观来开展经营,京瓷才能获得如今的成功。
为什么呢?
因为这种思想不是出于经营者的私利私欲,因此能够获取员工的共鸣;员工们从内心理解并接受,所以创业之初,公司规模很小,也不知道公司明天会怎样,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们也能够为了公司的发展而自觉地、不遗余力地拼命工作。
而且,在公司发展壮大之后,依然如此。无论是进军海外,还是涉足不同的行业领域,甚至是收购企业,京瓷都树立了这种普遍正确的经营哲学,遍布全球的所有京瓷工厂和事务所的员工们都共有这种哲学,并在他们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实践这种哲学。
很多人评论京瓷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京瓷有先进的技术,是因为京瓷赶上了潮流。但我认为绝非如此。
我认为京瓷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京瓷经营判断的基准不是“作为京瓷,何谓正确”,更不是“作为经营者的我个人,何谓正确”,而是“作为人,何谓正确”。因而它具备了普遍性,就能够为全体员工所共有。
我认为京瓷成功的原因就在于此,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原因。
三、一把手的人格决定了企业的兴衰
经营哲学是一把手人格、格局的直观体现,也可以说是一把手的人格决定了企业能够走多远,所以回归到经营的本质,更要回归到一把手的人格这一基本点上,一把手必须将提升自己的人格作为一个持续的、永恒的课题。
对此,稻盛先生说:
2002年4月我与位于美国华盛顿的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csis)的前理事长戴维·阿布夏先生共同创建了名为“阿布夏·稻盛领导力研究会”(aila)的领导人培训机构。
不管什么集团,集团领导人决定了这个组织的盛衰。
领导人的资质对于组织具有巨大的影响,缺乏优秀资质的领袖人物才是今天这个世界混乱的原因。
因此,必须培养担负历史使命的年轻领导人。从这种危机感出发,我与阿布夏博士共同创建aila并开展活动。
我有机会在aila发表演讲,在华盛顿政界、商界、财界的名流面前我讲了下面一段话:
“人类社会有各种各样的组织,小至一个公益性团体,大至一个国家,在这样的组织里一定有领导这个组织的中心人物,就是被称为领袖的人物。翻阅历史可以看到,人们的命运很大程度上为集团的领袖所左右,好的领袖可以使集团发展壮大,坏的领袖把集团带向悲剧的深渊。”
有关领导人的资质,中国明代民间思想家吕新吾,在其论著《呻吟语》中说,“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
也就是说,具有厚重性格,并经常对事物本质进行深入思考,是作为领导人的最重要的资质。
同时,吕新吾又说,“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也就是说,聪明能干、巧于辞令,不过是第三等资质。
然而,不论东洋西洋,还是当今世界,吕新吾所说的只具备第三等资质,即“聪明才辩”的人被选拔为领导人,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当然,这种人会干事,作为参谋、作为助手使用,可以发挥很大作用,但是,他们是否具备作为集团领导人的优秀人格,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我认为,当今世界上,许多社会之所以荒废,根本原因就是很多集团的领导人只具备第三等资质。
为了让社会变得更好,把吕新吾所说的具备第一等资质的人,就是具备高尚人格的人选为领导人,极为重要。
因此,必须选拔具备第一等资质、具备优秀人格的人担任组织的领导人。
从这一观点出发,在讲演中我继续说道:
“但是,人的人格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永远不变的。人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先天的人格或许因人而异,有的人生来人格就好,有的人则坏。但即使生来就具备优秀人格的人,终其一生,要始终保持其优秀的人格,也极为困难。“
这是因为,人的人格受环境影响,时时刻刻都可能向好的方向或向坏的方向变化。
例如,原来很勤奋又很谦虚的人,一朝权力在手,就变得傲慢起来,最后玷污了自己的晚节,这种事例很多。
另有一种人,前半生与社会作对,甚至在社会上兴风作浪,但是在历尽辛酸之后,以某事为契机,幡然悔悟,浪子回头,晚年变成了具备优秀人格的人,这样的例子也存在。
“既然‘人格’是变化的,那么选拔领导人的基准,就不能仅用‘当时’这一时点上他的人格如何,做出判断。所以,我们在选择领导人时必须同时考虑‘怎样才能提升人格,怎样才能维持高尚的人格’。”
现在不论哪个国家,许多著名企业和它们的经营者,因为丑闻而倒闭或陷入困境。这类企业都是那些有卓越才能的经营者通过非凡的努力建立起来的。
但是,因为这些经营者的人格没有充分提升,所以一旦功成名就之后,不知不觉中就放松了努力,不再拼命工作,只想自己一个人独享经营成果,甚至不惜违规违法。
所以,最重要的是,领导人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努力维持自己高尚的人格。有人认为这话未免迂腐,但是我相信,这是避免企业由盛转衰的最有效的方法。
既然经营者必须是具有厚重性格的人,并要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深入思考,那么该如何培养这种深入思考的能力?
对于这一点,稻盛先生给出了他的建议:
要想培养深入思考的能力,就需要做到“禅定”。
禅定即静心,倘若心境杂乱,自然无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反之,如坐禅般静心明心,便能以平常心看待事物,从而做到“真髓自见”。
佛教称其为“打开心眼”。我每日都会念诵白隐禅师(白隐禅师是江户时期临济宗著名禅师,开创了“白隐禅”一派。——译者注)的《坐禅和赞》,这是我静心入定的法门。
在我看来,以静心明心的境界思考事物,是非常重要的修行,至少应该坚持每天一次。
企业家如果只靠敏捷的思维和强力的手腕,即便能得一时成就,也是十分脆弱的空中楼阁,难逃“盛极则衰”的命运。
因此,企业家需要慎重的态度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并且在经营活动中触及问题的本质。
我认为,不管在企业、财界还是政界,凡身居领导之位者,皆有这种先天才能。这是成为领导的必要条件。
最后,在新的一年,希望你能将对经营的正确理解,真正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盛和利他(id:gh_c6bb6f14acf0),作者:稻盛和夫
p31 q3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咨询专线:400-068-7188
我要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