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为、张丽俊 来源|张丽俊(id:zhanglijuncherry)
导语:没有数字化的企业没有未来。本期刷新,我和神州数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郭为先生进行了对话。
20年来,郭总已经带领神州数码从一间公司发展为三家上市公司,员工过万人,整体营收超过1500亿元。其中神州数码集团已成为中国领先的云及数字化服务商。郭总本人也是数字化时代的引领者,连续三次被《财富》评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业领袖”之一。
这次对话,从认知颠覆篇、企业重构篇、个人重构篇三个部分去认识数字化,内容丰富,可谓刷新认知。
主要内容包括:
1、数字化有什么前世今生?
2、什么是数字孪生技术?
3、什么是元宇宙?
4、企业为什么要追求数字化?
5、小公司如何参与数字化浪潮?
6、为什么转型数字化这么困难?
7、企业数字化转型,有什么流程和步骤?
……
以下为本次对话整理的文字版,内容有所删减,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如果你想看视频回放,可以下载管用app,免费收看本期及往期刷新节目。
特别鸣谢(排名不分先后):神州数码集团、钉钉、知乎、窄播、一刻talks、巨浪视线、极客邦科技、总裁读书会、机械工业出版社 对「刷新」栏目的大力支持。
认知颠覆篇
cherry:神州数码是在20年前就非常有远见地确立了“数字中国”的规划,那么郭总能不能介绍一下数字化的前世今生?
郭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联合国有一份报告,报告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存在一条数字鸿沟。
那时候,我就在想,数字化也许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在工业文明的时代,以欧洲为代表的国家比较早的进入了工业化,从而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现代,我们中华民族赶上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技术革命的机会,这就是数字化。所以我就把推动中国的数字化,作为我们公司的名字,也作为我们公司的使命。
另外,1980年托夫勒写了他的《第三次浪潮》,第一次向人类展示了信息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是什么;1995年尼葛洛庞帝写了《数字化生存》,进一步阐述了在数字化环境下,人们怎么样生活和工作。受这两本书的影响,我越发觉得数字化应该是一个未来。
当然,今天来看,无论是托夫勒还是尼葛洛庞帝,他们其实更多的还是从信息化的角度进行阐释,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是在讲工业文明下数字化或者工业文明下的数字信息是如何影响人类的。
所以,我在推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我认为我是不同的概念,在我看来,数字化不仅要超脱于工业文明的想法,还要和经济社会的特征或者说资产特征结合在一起。
2019年,中共中央四中全会提出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代表的是中国新的数字时代的开端。
所以,今天来看,当时我们在讲的数字中国也好,数字化也好,其实和今天应该是很大不同的。那个时候,其实讲的还是在信息化的基础上的一个进步。而现在,是一次重大升级,我觉得现在是数字文明时代到来了。
cherry:刚才您也提到数字文明,为什么我们会把数字化提高到文明的高度?您是怎么理解的?
郭为:我觉得一个社会的文明,是有它标志性的东西。拿离我们比较近的农耕文明来讲,农耕文明最重要的财富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呢?是土地,土地就是资产。
进入到工业文明之后,机械代替了畜力和人力。资本就成了工业文明时代最重要的表达方式。那,数字文明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什么?是数据。
所以,这就是我反复强调的,为什么四中全会要把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这实际上是人类一次划时代的一个变化。当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时候,它就预示着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文明阶段,也就是数字文明的阶段。
那,数字化和信息化有什么差别?
其实信息化我认为它是在工业文明的进程当中基于一个机械系统实践或者一个整体系统实现控制、信息传递、反馈的这样一个体系,属于高效运转的一种工具和方法,而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在数字化时代,是把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不断积累的过程,所以这两者之间是不同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信息化是附庸在工业化的基础之上,而数字化是在工业化之上的一种新的业务的表达形式。
我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所以说,我们今天正在进入一个数字化时代,特别是由于苹果手机的发明,使得数字化在消费过程当中同时又是一个生产过程,你使用某个app的时候,同时也在帮助这个app在快速的改进它的业务的价值,这些都是数字化时代的一个特征。
cherry:我跟很多企业家在交流的时候,发现大家其实对基础的数字化的概念实际上是没有的,所以接下来郭总能不能给我们普及一下人类社会经历过的5次信息革命?
郭为:其实,它就是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讲,语言的发明是第一次信息革命。因为,有了语言才能够沟通,才能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连接在一起。
第二次信息革命是文字。文字可以把它的传播范围扩大,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这也标志民族的文明水平是不一样的,今天仍然有很多的民族是没有文字的,只有语言。
第三次信息革命是印刷术和造纸的发明。由于有了印刷术,有了造纸,使得传播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特别是在西方,当时他们要印教义、经书,使得基督教(新教)普及,而印刷术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通讯技术。在工业化社会里边,我们有一段时间叫电气化,其实电气化很重要一点,就是通讯。当时太平洋两岸英国和美国之间拉了人类的第一条通讯管道,使得整个信号的传播速度可以更快,电报电话被发明出来。
第五次信息革命,是随着互联网普及和云的使用,以数据整合和可计算的信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
cherry:最近,数字化中很流行一个名词,叫做数字孪生技术,请您帮忙解读解读这个名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郭为:数字孪生技术其实最早是从仿真技术开始的。大家都看过一部电影,叫做《阿波罗13号》。
当阿波罗飞机在太空中出现故障之后,在地面上通过仿真的技术模拟它的事故,然后指导宇航员在空中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保证了阿波罗能够平安返回。
还有一部电影,是汤普·克鲁斯主演的《壮志凌云》,其实整个片子就是一个仿真技术,就是一个数字孪生,它并不是真实的飞机,全部都是模拟完成。我曾经有幸到过做仿真技术的公司去参观,它就是一个完全做仿真的企业,所以这就是数字孪生的早期形态。
到今天来讲,它的运用就更为广泛了。比如像建筑,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不仅仅把它的整个结构进行数字化,而且包括接线口,各种各样的管道都通过这种数字化的技术把它呈现、模拟出来,甚至是说,一个涵洞里边,下去一个工作人员会不会碰到头,下蹲之后够不够得到维修的部件,都可以用这个数字模拟的方式来去做。再比如说,一艘船在大海里航行的时候,来了12级台风的时候,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些东西完全都可以模拟的做出来。数字孪生技术的背后,其实都是算法。
cherry:我们经常说企业数字化转型实际上是要做原生技术。那,沿着孪生技术这个话题,我想再请教一下郭总,您怎么解读我们数字化的原生技术?
郭为:数字原生,就是说我们过去都是简单的或者说把这个东西用建模的方式把它建立起来,那数字原生是因为我们把一个业务进行数字化描述之后,数据本身又会转化成一种业务,这其实就是一个数字原生的过程。
刚才讲到什么叫数字化转型,就是业务的数字化和数字的业务化。
比如说,苹果手机过去有一个itunes的软件,现在叫imusic,实际上它是大量的把过去的cd歌曲变成了数字化,但是当你在消费的时候,你实际上消费的数据对吧?然后你的消费习惯又会转化成业务,你喜欢美国的乡村音乐,后台了解到你喜欢,你打开这个app后就会推送更多这样的音乐,这就变成一个数字业务化的过程。
这就是我们说的,数字原生。
但是,今天数字原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是基于云原生,因为过去所有的数字原生是在一个个服务器上完成了,效率低。今天由于云的技术,各种各样的数据就可以打散了,重新包装,所以效率很高。
传统的信息化,更像一个机械,它的界限很鲜明的,而今天我们讲数字原生和云原生,更像一个有机体,也就是说你的运动系统能跟你分开吗?你的神经系统能跟你分开吗?你的消化系统能跟你分开吗?
其实它是不能够分开的,它是一个系统长在你的身上。数云融合之后,我们讲的叫数字原生和云原生融合在一起,就会使得一个企业的数字化进程变成是一个有机体,这就是数字化的信息化一个非常大区别的。由于它是有机体了,所以这个数据就变成重要的生产要素,它不仅仅是一个表达,一个信号,而它更是一种知识。
cherry:元宇宙这个词最近在中国特别火爆。我最早听到是在《雪崩》的科幻小说,也请郭总您给大家普及一下元宇宙?
郭为:科技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为了宣传,往往要把它文学化。文学化的过程可能使得很多概念不是那么准确,甚至有些夸张。
从《雪崩》到《阿凡达》,大家很愿意用一种科幻电影的方式来理解元宇宙。在现实世界当中,数据可以对很多东西进行计算了,但是对情感的问题,对多维关系的问题的计算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元宇宙从某一种意义上是说,它认为情感也是可以计算的。
文学使得元宇宙更容易普及,但不好的地方是可能解释的不够准确,会误导一些人。所以,元宇宙其实我觉得是源于数字化发展的一种沉浸式表达,一个动画里的人的眼睛能够有情感的交流,这其实就是一种算法在里面。
cherry:再问郭总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就是数据科学,这个词我觉得在您的书里面也是很新的一个概念。那,如何来理解数据科学呢?
郭为:这其实是从数学本身一步步衍生出来,因为最早的数学,我们叫理论数学,研究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比如说我们最有名的勾股定理,勾三股四弦五,就是这三个数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讲的圆周率就是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基础上,如何把这些数学去应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运用到工程学,应用到物理学中去,这些过去我们都叫做应用数学,就是把这些数学的原理应用到别的科学。
但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由于计算机导致现在有大量的数据的存在,特别是在数学里边统计学的发展,在这样大规模的数据里边,如何去研究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不是纯理论的,而是现实当中的这些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我们现在统称它为数据科学,所以数据科学实际上是和大数据几乎同时发生。
比如说,我们经常在讲企业的erp也好,或者整个的工业流程也好,有原始输入的一些数据(原始凭证,各种各样的原材料的数据),在运行过程当中也会产生大量的中间数据,最终结果出来的数据,那么,这些数据之间是否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些研究就叫做数据科学。
所以,数据科学其实是涵盖计算机技术、数学和工程学在内的交叉学科。所以,今天我们研究数据科学是非常重要的。
cherry:刚才听郭总讲了这么多的内容,那您觉得小公司有可能参与到这一波数字化浪潮里面吗?
郭为:我们之前讨论过新基建的话题。大家觉得新基建就是大飞机、大机场、大火车或者大的技术,小企业可能就没有机会了。其实恰恰相反,我觉得数字化时代,基础设施建设是生态的,它不像工业化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资本,因为它更加需要的是对数据的理解和数据的解读。
我们今天大家用的比较多的是支付宝,其实支付宝在在刚做的时候,也不能说那时候阿里就是个很大的公司。
但是,阿里抓住了在电商交易的过程当中,如何实现便捷的支付工具这个痛点,现在支付宝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当中的基础设施。
因此,一个企业能不能找到一个共性的技术去解决客户的需求,是尤为重要的。
比如说我们投资了一家公司,是我们和沈阳机床当时共同投资的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其实就是要解决在机床加工过程中,什么时候更换刀具,刀具的寿命会有多长,我都给它计算出来,把它放到了中国移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它的好处是任何一个有机床的小企业,大企业,只要你有机床,你都可以调用这个模块 saas、 app来优化你的机床的使用效率。你说它是不是一个基础设施?对于所有的机床加工企业来讲,这就是一个基础设施。
什么叫数据资产?就任何一个企业必须找到你最核心的业务价值,把它进行数字化,然后实现共享之后,你就变成了一个基础设施,你就成为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cherry:每个企业都必须要拥抱数字化,数字化甚至可能变成我们未来唯一的出路。在疫情期间,数字化做得非常好的企业完全没有受影响,甚至可能发展会更好。想请教郭总关于重构企业价值相关问题,企业为什么要追求数字化?
郭为:我想先讲讲分工。
由于分工人才能成为这个世界上的主宰者,我们整个社会的进步,所有的文明其实仍然也是分工的体现,工业文明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专业化分工。
在整个流水线上每个人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过去《摩登时代》的电影讲,一个工人只要会拧螺丝钉就可以了,这虽然有点极端化,但也说明了分工的重要性。
如何去体现我们的分工?
分工其实我们可以稍微延伸一点,就是启发或者开发每个人的天赋。
你可能有很好的感性思维,我可能有很好的理性思维,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的天赋做到极致,这也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数字化要做什么?就是找出核心竞争力后,转化为数据资产,又反过来放大优势。
什么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可能是你对客户的理解,可能是你的创新能力,或者是你开发新产品的技术能力,不管是哪一类,只要你认为你这是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把它转化成数字化,让大家去分享它,你的企业也就有了巨大的价值。
计算机有一套开源体系,也是人类非常伟大的发明。开源社区是免费的,里边只有最好,没有第二好,只有最好的人才能活下来,因为好,别人才会用它。
我觉得即使是在商业社会当中,最终企业的竞争力也一定是你在这个领域里边是最好的,你才有可能会长期的升值,而如果你把它做到数字化,就能不断提升你在这个领域里边的竞争能力。
反过来讲,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其实就是两点。
第一个,就是你开发新产品能力,满足客户需求的新产品,你的创新。
第二个,把这个新产品提供给客户的流程。
其实所有的企业就做了这两件事情。做出好产品,把好产品快速服务客户。
产品如何实现快速迭代?如果我把产品的所有要素都实现了数字化,用计算机不断的运算这个产品的创新能力的时候,你能快速地推出去,这不就是对你企业最好的支持吗?
苹果app最好的地方就是你在应用这个app的过程当中,你就把你的体验告诉给了苹果公司,苹果公司就可以不断改善它,这个流程提高了效率,与此同时,也就实现了客户企业之间的沟通。
cherry :我来总结一下,我们刚才讲了企业为什么要追求数字化,在工业化时代大家是靠精细化分工活着的,所以我们的组织架构的构建更多是金字塔型,自上而下的管理,业务流水线都是严丝合缝的。
但是到今天,每家企业利用好数字化,生存之道就变得简单,只要抓住核心优势,把核心优势利用数字化不断放大,给更多的人使用你最核心的优势,那么你这家公司的价值是巨大的,那些不擅长做的事情就可以交给别人去做。
cherry:想请教一下郭总,我这些年做咨询特别多,我在前几年甚至很悲观,因为大量的企业在做数字化转型的时候都会失败,为什么数字化转型对一家企业来说这么困难?
郭为:一个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困难,可能有很多个原因,在这里我只想解释一个原因,就是由于大家对于数字化和信息化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企业做数字化,要解决的你的数据资产是什么,然后如何充分利用你的核心数据资产来扩大业务。
就拿飞鹤来举例,飞鹤是中国做婴儿奶粉做得最好的企业,现在想往大农业、液态奶等方向发展。
他们应该如何做数字化转型?首先应该把做婴儿奶粉的核心竞争力找出来,之后看看这些核心竞争力能否为企业增长的第二第三条曲线服务。如果能,第二条和第三条才有存在的可能性,如果根本和这没关系,可能要反思一下你这个企业转型要做什么。
如果是,你是否把这些东西进行数字化。一旦数字化的时候,你在第二和第三条曲线增长的时候,你就有天然的资产,你就不需要重新构建。
所以企业的数字化不是简单的搭一个erp,或者一个oa系统,一个协同办公系统,这些都是信息化时代的服务和产品,真正的是要去掌握你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说你的客户群,你触达客户群的效率,你的品牌推广过程,你的品牌美誉度,包括产品的质量标准(飞鹤说的北纬47度,其实就是产品标准)你如何在第二条、第三条增长曲线的时候做到复用,在不同的产品里面去体现,我觉得这是数字化转型。
所以数字化还是为了业务服务的,我前年去拜访江南造船厂,这是中国第一个造船的企业,他们的董事长是搞造船的,不是搞数字化的。他跟我讲的一句话就是说,数字化是业务,数字化是战略,不是降本增效的工具,不是提高效率。
他说的这段话,很深刻,很经典。
cherry:您在书里面写到,企业数字化转型有4个核心方向。第一个方向就是数字资产,第二个方向是决策的数智化,第三个方向是产业的数联,第四个是组织的无边界,能给大家解读一下吗?
郭为:数字资产上面说得比较多,就不赘述了。
决策的智能化。
这几年大家都在讲人工智能 、ai等等,这些只是从外在做一个计算机的图像识别,或者是说计算机语言处理。
决策的智能化,其实要做到决策的快速反应。
管理学大师阿尔伯特西蒙,是唯一一个得了诺贝尔奖的管理学家,他认为所有的管理都是决策。但在决策过程当中,大部分的决策都是常规性的,或者靠经验判断是可以解决的。只有少部分是你没有遇见过,需要重新思考,重新梳理。
阿尔伯特西蒙的这句话为决策的智能化,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理论依据。
其实我们大量的事情都可以由计算机去解决。因为你的模型是可以事先建立的,遇到边界条件的时候,它就可以自动反应。
自动反应会带来两个好的结果,第一个减少错误率。人的决策,不同的人判断可能会有偏差,这是质量管理上出现的问题。但如果都是由计算机来判断,这个偏差几乎为零。
第二个反应速度会很快。
企业的资产数字化之后,大量的业务流程和大量的业务决策,可以由计算机来代替。比如一家公司有几万笔应收账款没有解决,要梳理坏账,但坏账的金额不等,几万块钱、几千块钱都有。
过去靠人工效率是非常低的,一个一个检查,但通过机器人的方式就能快速搜寻出来,然后分门别类,甚至用机器人打电话催收,这件事情就变得很简单。
类似这样的决策是很多的,如果都能够实现智能化决策的时候,其实企业的效率就会提高,同时也会累积出大量数据资产,因为每一个决策过程都是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些都是你的决策模型、api,你将来都可以拿出来共享。
现在我们公司也把风控的模型共享给了生态伙伴。
产业数联。
其实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今天人与人的沟通都是社交化的,现在用微信比较多,大家已经很少点对点打电话,大家都在一个社交平台,我们的企业内部也慢慢变成一种社交。
在20年、30年前,那时候叫特殊工作小组,财务、人事、业务可能为了一个特殊事项,成立一个特殊小组。
在医院里也很普遍,来了一个重症病人,放射科、内科等不同学科的专家一起围绕病人组成专业小组。医院每天都有很多病人,就会成立n个专业小组,都是虚拟化的,这是早期的组织虚拟化的一个表达方式,而今天这样的表达方式已经成为常态。
所有的企业,尽管你有传统的业务流程,传统的流水线,但实际上组织中存在着大量的这样的虚拟组织,而这种虚拟组织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就是社交。
这是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我们叫iot,也就是物联网。所以数联就是通过数字化把人事物结合在一起。未来的产业,由于业务的数字化和数字的业务化,必然产生大规模的数联,而数联又会重构所有的价值。
组织的无边界。
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在交流的过程当中,我也成为了你的组织里的一员,因为这个栏目是你的组织的一种表达方式。
反过来讲,你也成了我组织里的一员,因为直播间也是对我进行数字化普及的一个非常好的工具,有了教育,有了共识,才有了咨询,有了咨询才会卖产品的。只是过去我们没有打通这个环节,一旦打通,相互的延续就会使得组织变成无边界。
其实我们在使用手机app的过程当中,我们每一个使用者实际上就形成了和开发者之间的产业链,因为你为他提供数据资产,他为你提供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这就是组织的无边界。
特别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的重组,使得每一个生产者或者每个企业都会在做他最具有天赋的这一部分工作。
cherry:我再跟大家梳理一下,企业数字化的4个核心方向。
第一个数字资产,每家企业把你的核心优势拎出来,把它资产数字化,这样就能够扬长避短。
第二个产业数联,所以每个行业未来其实都是万物互联的,所以都会重构所有的东西。未来行业跟行业、产业跟产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因为边界没有了。
第三个决策数字化,用数字化来代替一部分的人工决策。我们如果全部按照人工去决策,你一定会受制于你的认知、情绪甚至人性的弱点,你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但如果说你百分百依赖于数据,可能也会有问题。
如果有了数据的决策支持,再加上人工的判断,这样的决策其实相对来说就会比较好。亚马逊做决策的时候,他总是有一个座位是会让给客户和数字化的那一方。
第四个企业无边界。正是因为我们的核心优势越来越聚焦以后,我们在我们很多不擅长的地方可以合纵连横,打破边界。
cherry:郭总你做了这么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你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如果有流程和步骤的话,你会建议他们到底该怎么干呢?
郭为:其实这个题目真的是很难。
清华大学有一个产业数字化的研究院,其实就是在研究这样一个问题。宏观上来讲,任何一个产业都有它的底层逻辑。底层逻辑不清楚的时候,作为产业链的企业,独立在做数字化转型的时候,有非常大的困难。
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但是反过来讲,如果没有企业自身的实践,其实整个产业的底层逻辑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得出来的,所以它很矛盾,但是我们任何一个企业不能去等。
我觉得对传统企业来讲,最直接的方式还是首先要做自己的数字化转型,先要去梳理自己的数据资产。
像亚马逊、奈飞这些企业,它们天生就是数字化企业的,其实他们今天有竞争力,就是因为他们拥有的数据资产,所以不存在数字化转型的问题。
数字化转型该如何做?首先,你要梳理你的数据资产。
怎么梳理数据资产?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报表,你的报表本身就是数据资产,在财务报表的后面还有一个经营报表,经营报表里就反映了很多的运营效率的指标,从这些指标再往前看,比如说你的商机是怎么来的?线索是哪里来的?
你把过程当中所有的数据都保留下来,之前拿到的都是结构化的数据,其实还有大量非结构化的,还有很多中间变量,都要收回来,装在管理平台上,也就是搭建你的数据资产管理平台,重新分类。
然后你在这个基础上建模、分析,慢慢到了一定的时间,你就累积出来了你的数据资产,所以这个数据资产不是今天我转型了,今天就有,而是要有一个过程。
之后,要进行数据治理。
要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简单来说就是给数据打标签。最后从不同的维度汇集在一起,就会发现影响到企业增长的究竟是哪些因素,包括应该开发什么样的产品,如何满足这些客户的要求,这样就为增长创造了条件。
江南造船厂,其实他们也就是通过数字孪生的方法。
船舶不是大批量生产,每一艘船都是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实际上给生产过程带来很大的麻烦,如何才能让个性化的定制变成标准化?就是通过数据建模。
客户来的时候,提出他的需求, 要120米还是要150米。
不同的船,各项指标的影响的变化是什么,动力应该怎么提供,通讯应该怎么样去提供?船员该多少名,所有东西都进行自动化配置。
这就极大的提高了造船厂的生产效率,而且还能和造船厂的供应商对话,需要什么样的材料等等。
所以所有的数据都要靠积累,人怎么聪明起来的?就是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积累。
你能为客户提供这些服务,随着第1年,第2年,第3年,第5年、第10年,可能你比客户对他的企业内部的数字化的理解还要深刻,也就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cherry :关于企业怎么做数字化的话题,郭总讲了很多高屋建瓴的看法。我跟大家分享几个做过的案例,我把它总结成几个步骤,这样大家更容易落地。
我做过很大规模企业的数字化咨询,其实大家基础都不太好,连最起码的数字存储都没有,那我是怎么帮他们做的呢?
第一个步骤:是有正确的思维。思维不对,所有的动作都不会对。数字化转型想落地,第一个方法:要有正确的数字化的观念和理念,数字化是你们一定是要学的东西。
我以前给国企和央企做数字化转型的时候,一开始就放弃了。因为我做互联网20年,但我的客户完全没有互联网思维和概念。
今天郭总问我为什么会有培训公司?其实是因为企业咨询项目落不下去,我跟他们几个高管沟通了三个月都无效。没办法了,我就说你们给我几天时间,从头到尾给你们培训一下。培训完了以后,他们一旦悟到理念之后,后面的行动就非常快。
第二个步骤:重新梳理业务,思考你的商业链路从头到尾是怎么来的?从商业洞察开始、到产品设计、研发流通、销售领域、经销商体系等等,把整个商业流程和闭环都画出来。在这个步骤中,找出最核心的竞争优势、最弱的地方、哪些地方能提效,这是我认为特别重要的部分。
我们以前买了很多数字化系统,但无论在传统企业还是银行都落不下去。因为你们做反了,先上数字化系统,发现这个数字化系统跟公司业务流不匹配、节点也不对、关键指标也不对、人也不会做,所以数字化系统就没人去用。
所以要重新梳理整个业务流,一定要找出你最核心的资产,包括薄弱的、可以提效的部分,找出它中间的关键指标和关键动作。
第三个步骤:很重要的就是要对你的人员做大量的培训。如果这些人员不具备数字化能力,你就是给他一套工具系统,他也完全不会用。
举个例子,最近大家都在用飞书或者用钉钉,今天早上,钉钉总裁问我一个问题:从外围的角度,你觉得钉钉和飞书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我当时的回答是,飞书体验好一点,但本质区别不大。你用类似okr的目标管理工具,它最大的问题不是工具本身而是你不会用。
比如说,你用okr工具的第一件事,是集团目标怎么拆解成分公司的目标,公司的目标怎么拆到每个事业部。这个目标怎么拆解?第二件事情,为了避免目标拆解断裂,每个部门间要通晒、对齐,否则就会有部门墙。
当你用okr这个目标管理工具时,不会拆解目标,不会拉齐目标,不会做数据跟踪,不会做复盘,即使你用了这套数据工具,目标还是没有完成。这是工具本身的问题吗?它是整个组织能力的问题。所以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当中,人的能力很重要。
第四个步骤:用好数字化工具和系统。比如说集团有1万人,当我们拉齐、对齐目标之后,肯定要对每个人做跟踪。要是没有数字化系统,谁来帮你做跟踪?1万个人里,谁还记得上季度的目标是什么、关键的指标是什么?关键的策略又是什么?
总结一下,企业想做好数字化转型,第一,观念一定要正确,第二,重塑业务流、重构你商业模式,找出核心优势和薄弱点;第三,一定要训练人的能力;第四,用好数字化工具。
我的经验是,第一个,我特别相信,未来大量的数字化系统一定是配套前期培训加咨询的,否则你买了这些工具以后,根本不知道对错,也不会使用,也没有人跟踪和复盘使用结果,所以数字化成果不明显。
第二个,对于数字化对企业的关联度这部分,我的观点是数字化会重构企业的商业价值。所以我们探讨为什么要做数字化?数字化为什么会有市场变革?数字化转型有哪些方向?数字化落地存在哪些困难?
cherry:在这个时代,数字化是每个人必备的能力。请问郭总,您觉得我们每个人为什么要追求数字化?对我有什么好处?我们来探讨一下。
郭为 :历史是人类创造的,但同时历史又会推动人的进步。其实整个数字化技术,实际上会反过来要求我们:要想生活在这个时代,没有数字化素养,生存会很困难。
举个简单的例子:20年前开车是很复杂的事情,没有现在的辅助驾驶技术。那时候开车是个专业活,有专门的司机。但今天其实很多家庭都有汽车,像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可能没汽车就变得不太方便,某种意义上说,也会降低你的竞争力。
数字化能力也是一样的,你今天如果不会用电脑,甚至连手机上的app都不会使用,你在社会里面的生存是有一定的困难,不是说不能够生存,但有一定的困难。而且未来的企业要转型,所以对于数字化的能力的要求,实际上越来越是基本的生存工作的需求。
第二,更重要的是你如何去思考?人类整个进步史最原始的来源,是有人假设世界是物质、是原子的,就产生了现代物理学,为整个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可能有人认为世界是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的,这种远古时代的系统论的思维发展到今天,中国就有了中医。
其实在农耕文明时代,五行对于二十四节气,对我们观测整个气候变化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也推动了农耕文明的发展,使得中国在农耕文明时代是世界经济大国。
所以今天在进入数字化时代的时候,你认为这个世界是什么?也是非常重要的。
马克思讲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什么叫社会关系?其实你是在一种关系的节点上。你是你母亲的女儿,是你孩子的妈妈,是你妹妹的姐姐,是你丈夫的夫人。工作当中你是老板,回到家里你是孩子,读书的时候你是学生,但你今天又是个老师。
那数字是什么?其实数字是描述关系的。所有的数字都在描述一种关系,只不过早期我们是通过物理量、自然量的慢慢演化成所有关系。为什么叫数字原生?为什么谈到元宇宙?数字是能够说清楚所有东西的关系。
如果我们有数字化的思维,会使得我们对这个世界或者对你的发展机遇,或者说你的重大发现,你对世界的理解,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我觉得,对数据、对数字化本身的认知是非常有意义的。
就像你学了一门外语,你就可以走到全世界。如果你不学英文,可能出去就不那么方便,你也看不到原汁原味的资料,更重要的是你对西方世界的理解会不同。我是觉得,你在数字化时代,有数字化思维模式非常重要。
cherry:因为您工作也非常忙,写书要花很大的力气,您为什么要去写这本书?
郭为 :开始是因为参加一个活动,让我讲未来颠覆性的技术在哪里,因为我自己是搞计算机领域的产业工作,所以我当时就提出来,大数据带来我们的认知及它对于知识图谱的颠覆。第二个就是技术范式,是因为“云”的出现。第三个,由于这两者导致商业场景的一种颠覆,就是一种重构。
发表了几次演讲之后得到了大家共鸣,所以很多人鼓励我要再好好梳理,结果一梳理就太多了,第一稿有四十几万字,还没写完。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当中,我自己的收获是最大的。因为过去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都没有认真去总结。在写这本书的过程,其实我也是在总结这些东西。譬如,刚才讲的“数是什么”这件事情,这本书里并没有写进去。我们老说数字化,究竟数的本质是什么?其实数的本质是一种关系,是一种定量化的关系的描述。
这些东西如果不写这本书,我可能这一辈子都不会想到。当然在这里面包括,为什么会有不确定性?人的认知什么时候开始有不确定?其实就是量子力学。
因为在此之前,大家都是一种决定论、确定性。而量子力学很客观的价值,是客观世界本身就具有偶然性、不可测。实际上改变了我们的认知,当然包括对计算机整个发展进程的理解。
这本书容量有限,包括刚才您刚才提的很多问题,并不是说在我写这本书之前就要想清楚,写了将近4年的时间,3年多的时间,不断在总结,这是我的一个收获。
第二,我觉得就是回报社会,自己有这样的认知,不管对错,应该给社会一个反应。
我记得胡适曾经写过鼓励大家都去写东西,包括写自传,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有责任和义务去分享你的经验。也许他完全无意义,也许对别人有一点点的启发,哪怕是一点点,我觉得正好在写作过程中有几次演讲,我也得到了一些共鸣,对我一个极大的鼓励。
第三,在写作过程其实我也产生了使命感。 为什么要推动数字化?无论从人类文明的角度,还是从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角度,如何让大家更客观、更真实了解数字化本身,我觉得作为一个从业人员,我有义务和责任来写出来。
所以可能有针对社会一些不准确的描述,甚至是有些说法未见得很科学,我尽量用自己的实践跟大家去分享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当然我的看法也未见得就是对的,也愿意和大家讨论。真理是越辩越明,希望在整个数字化的过程中,有更多的人对它有正确的理解。
cherry:最后想问问郭总,现在大家非常焦虑,很多人就觉得不知道怎么办了,你对大家有什么建议?
郭为 :我觉得从两个维度。第一,其实在人类整个进化过程中,本身就经历过很多困难、危险、挑战。
其实人类能够有今天,正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成长起来。也就是说,在进化过程当中,不能够适应环境、不能够和环境做斗争、不能够战胜环境的人,最后会被淘汰掉。
从大的意义上来讲,你应该成为战胜环境的那个,最后应该是你留下来,而不是被淘汰。应该有这样的决心。第二个。我们讲了这么多的数字化,我们应该看到未来的世界是美的。
从事数字化技术的这些公司,总体上来讲,即使在疫情环境下,也生存得不错。我觉得我们应该看到人类的明天仍然是美好,我们怎么去拥抱明天,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做这个事情。
牛顿曾经讲,本来这个世界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改变不了;一个是我们在努力改造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我们所有的认知。其实不管是工业化还是数字化,都是我们在不断的改造这个世界过程当中,思考怎么和环境融为一体。我想,这就是个人应该对世界、对社会的态度。
cherry :其实郭总想说的就两句话,第一句话适者生存,进化论。
没有什么天生厉害的人,只有我们不断去适应和主动变化、主动去拥抱变化,如果说这个世界的第一性原理,肯定有一个是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第二句 ,我们还是要相信新时代是美好的,就像郭总在书中引用托夫勒的一句话“悲观无用,不如思考蓝图,闯过布满暗礁的海。”
我的观点是,只有对未来可见,你才不会困于现在。当我们对未来有清晰的认识,看得见的时候,你就不会困于现在了。所以数字化时代,就是所有人从今天跨越到明天要走的路。看得到未来,我们的今天就不那么黑暗。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张丽俊(id:zhanglijuncherry),作者:郭为、张丽俊
p45 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咨询专线:400-068-7188
我要投稿
×